2025年6月13日凌晨,以色列空军的战斗机队,在己方加油机、预警机等多机种支援下元富证券,如鬼魅般穿透西亚多国空域,直指老对手伊朗的德黑兰、大不里士、伊斯法罕等关键城市。以军战机的目标是伊朗的核设施、防空系统、中导发射阵地和其首都德黑兰的军事指挥中枢,它们机翼下的导弹和航弹即将在伊朗的土地上燃起熊熊烈火……
伊朗与以色列的这场持续十二天的军事冲突,吸引了全球目光,也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现代国防建设的窗口。围绕冲突的各种细节的报道、分析与讨论已然连篇累牍。以色列空军在冲突第一天的表现,让人回想起他们在“六日战争”中的前辈——那一次以空军只用了短短几天就粉碎了多个阿拉伯国家的空中作战能力。为了不在同以色列的战争中落入当年阿拉伯国家同样的窘境,伊朗人在两伊战争结束后努力了数十年。然而,当这一天真的来临时,他们依然没有准备好。
本文将通过分析伊朗武装力量在本次冲突中暴露出的问题,探讨该国长期以来国防建设的不足。
(1)伊朗的外部地缘环境在过去一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他们并没有及时调整国防部署
长期以来,伊朗掌握以色列空军动向最重要的手段不在本土,而在与以色列接壤的叙利亚和黎巴嫩。在“抵抗之弧”体系下,伊朗和叙利亚阿萨德政府、黎巴嫩真主党长期保持着紧密的军事合作。叙利亚的防空部队就是伊朗防空的第一道防线,甚至驻留在叙利亚的俄罗斯空天军部队也成了伊朗防空的“耳目”。黎巴嫩真主党则提供了大量地面侦查情报,帮助伊朗了解以色列军队调动情况。
展开剩余86%作为自2023年年底“阿克萨大洪水”事件以来,西亚地区诸多冲突的一环,2024年10月26日,以色列空军袭击了伊朗多处军事设施,但未能造成太大的破坏。就是因为叙利亚防空力量的存在让以色列空军如芒在背,只能采用“快打快撤”的战法,给伊朗造成的损失自然有限。
图 1 西亚-中东地区形势图(截止到 2024 年 11 月初)
但是,这所有的一切在2024年12月戛然而止,随着阿萨德政权倒台,叙利亚新政府选择和以色列合作。没有了阿萨德政府这个中间环节,叙利亚当地的俄罗斯空天军也就没有了同伊朗合作的机制。在此之前,黎巴嫩真主党已经在同以色列的冲突中元气大伤,进入蛰伏状态。此后,伊朗失去了实时掌握以色列空军动向的渠道。
伊朗人面临的问题还不至于此。虽然从以色列到伊朗之间有上千公里的广阔空间,可是这一路上叙利亚、约旦已经成为以色列的合作者(在本轮冲突中,约旦甚至主动替以色列拦截伊朗发射的弹道导弹和无人机),伊拉克自从美军入侵以来已经不再具有有效的防空能力——“新月沃地”的地缘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伊朗的西部边境线对以色列敞开了。
图 2 推测以色列空军袭击伊朗的路径(来源见水印)元富证券
伊朗人对于这一系列的变化不是没有任何警惕,比如他们在今年紧急列装了一批“Majid”近程防空系统,但除此之外并未发现该国军事力量有太多的行动。甚至到6月初,伊朗同美国围绕“伊朗核问题”的谈判濒临破裂,美国开始从海湾地区撤走侨民时,伊朗人也仅仅是举行了一场防空演习作为应对。时间在一点一点流逝,伊朗国防力量的反应显然太慢了。
(2)高度集中的指挥体系与“重度偏科”的装备建设,共同造成了伊朗在冲突第一天的被动局面
过去几十年间,伊朗对高技术兵器的投资高度集中于弹道导弹领域,发展出了型号庞杂,性能也不算落后的导弹家族。本轮冲突前伊朗装备有3000—4000枚弹道导弹,其中射程在1000—2000公里间的中程弹道导弹为1500枚左右。甚至伊朗还向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盟友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相对先进弹道导弹。
相对的伊朗在其他装备领域的投入可谓捉襟见肘,结果之一便是伊朗的军用飞机和防空系统要么长期得不到升级或更新,要么仅仅少量列装一些先进装备。伊朗自己研发的Alborz-1远程三维相控阵预警雷达、Meraj-4远程三维相控阵预警雷达性能相对先进,对该国的防空力量建设不无裨益,但都只装备了两三台。
图 3 伊朗自行研发的 Alborz-1 远程三维相控阵预警雷达图源:伊朗媒体
预算不足导致伊朗武装力量在布置防空系统时非常看重控制成本,通常秉持着够用就行的心态。像伊朗西部军工重镇、“电子城”设拉子,仅仅只布置了少数中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在本次冲突中甚至无法有效威胁投掷航空炸弹的以色列军机,而孱弱的防空系统本身也成了以色列空军的“猎物”。
伊朗特殊的国防军、革命卫队双轨军事体制,进一步导致伊朗有限的防空力量被分散到不同军兵种手中。由于国防军和革命卫队的隔阂,基层部队之间几乎没有横向联系,防空部队的统一指挥被放到统领全伊朗武装力量的该国总参谋部。在6月13日,以色列发动袭击时,随着伊朗武装力量中枢的大批高级指挥官阵亡,数量和质量都不足的防空系统只能各自为战,最后被以色列空军各个击破。整场冲突,伊朗防空作战的全部战果仅仅是击落了个位数的以军无人机。
由于长期缺乏预算,伊朗国防军的空军部队只能使用巴列维王朝时期装备的F-4、F-14,两伊战争前后装备的早期型歼-7,苏联解体前后装备的米格-29等型号混杂、技术落后的老旧战斗机,根本不具备和已经成建制列装F-35的以色列空军交战的能力。他们选择了“避战保机”,以至于在本次冲突中,几乎看不到伊朗空军的身影。
防空网被打穿,战斗机队躲避战斗。随着防空体系的崩溃元富证券,伊朗的领空不再由伊朗人支配,以色列军机可以在包括德黑兰在内的伊朗各个关键城市上空投掷对地武器,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仅仅发生在一夜之间。相比之下,摩萨德间谍和伊朗内部“第五纵队”进行的各种破坏活动都不算太大的威胁了。
(3)“掘洞藏兵”留下了软肋,指挥链条断裂导致中导部队失去了反击的先手
在伊朗的国防建设理念中,一个观点由来已久:伊朗短期内无法建立一支可以和美国或以色列相提并论的高技术军队,所以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伊朗人把所有的鸡蛋都放进了弹道导弹这个篮子里,然而在本轮冲突爆发的24小时内,伊朗却未能向以色列打出一枚中程弹道导弹作为报复。
在伊朗武装力量原本的设想中,部署在该国西部的弹道导弹数量庞大,以色列或美国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就摧毁所有的导弹发射阵地。一旦伊朗遭到来自美以的打击,随着德黑兰发出指令,革命卫队就会在第一时间向以色列本土或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倾泻数百枚弹道导弹,摧毁美以空军基地,从而扼杀其继续战争的能力。伊朗人认为以此为前提,可以有效遏制美国或以色列对伊朗发动战争的决心。
在6月13日夜间,随着伊朗总参谋部和革命卫队高级将领的大量阵亡,伊朗中导部队的指挥链条随之断裂。一线的导弹部队既无法有效掌握战况,又缺乏自行决断打击以色列进行报复的决心,只好手握利器却无所作为。那些暴露在地表的弹道导弹发射架很快便被以色列空军摧毁殆尽。
另一方面,伊朗利用境内多山脉的地理特点,在山体下修建了多处规模庞大的地下导弹洞窟掩体。每个掩体内储存着数十枚,甚至数百枚中导。但由于伊朗弹道导弹部队未能在第一时间摧毁以色列空军基地,导致以色列空军抓住伊朗发动反击前的宝贵时间将伊朗中导洞窟的出入口一一炸塌。虽然除了大不里士附近的某处中导洞窟外,这些设施内部应该都没有发生导弹大规模殉爆,但这些导弹掩体已经必然缺席本次冲突。
图 4 伊朗中程弹道导弹地面发射阵地,导弹的发射箱直接暴露在地表 图源:以色列媒体
图5 伊朗中程弹道导弹地下洞窟掩体内部 图源:伊朗媒体
在压制了伊朗的防空力量,并成功地封堵了伊朗的反击手段后,以色列空军在伊朗上空如入无人之境,使用多种手段持续打击伊朗的各种军民设施。没有了后顾之忧的以色列空军甚至能把预警机和加油机部署到伊拉克上空,支持战斗机出入伊朗领空作战。虽然伊朗从冲突初期的混乱中恢复后,很快组织起残余的中导部队对以色列本土实施打击,但6月13日的巨大挫败已经使得伊朗武装力量在本轮冲突中失了先手,直到双方暂时停火也未能阻止以色列对伊朗国土的轰炸。
伊朗过去的国防战略是建立一套只有先发制人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军事体系,可是由于敌我实力悬殊、且国际局势波诡云谲,伊朗人自始至终没有先发制人的意愿,只是相信这套体系可以有效地威慑战略对手。直到色列空军打上门来……
从本轮冲突来看,伊朗国防建设有4条教训:
(1)远程预警失灵:过度依赖盟友提供早期空情预警是致命软肋,须构建独立、多层次的本土空情预警雷达网,甚至采购一定数量的预警机。有险无守,等于无险可守。
(2)指挥体系脆弱:武装力量双轨制导致内耗割裂,基层部队泾渭分明,而不是紧密协作、互联互通,高度集中的指挥体系一旦被斩首即全体瘫痪。
(3)装备建设失衡:“押宝中导”掏空防空与空军预算,失去制空权使昂贵的弹道导弹沦为活靶。战斗机、地面雷达与防空导弹性能落后、数量不足、系统整合度低,在隐身战机与电子压制下形同虚设。
(4)地下设施存软肋:“掘洞藏兵”未解决指挥链断裂后如何应对的问题,出入口遭封堵即成活棺材,中导空有数量优势,却无法大规模反击。
现代国防是体系对抗,任何单一领域的短板(预警、指挥、防空、制空、电子战等)都可能导致系统性崩盘。伊朗之败,败在“木桶原理”的短板,败在失衡与割裂。
《领空沦陷:伊朗如何在一夜之间丢失首都的制空权?》已经上传知识星球,欢迎加入免费下载。
更多精选最新军事资讯、智库报告在知识星球app更新!
扫码加入领取价值168元印巴漫画温变马克杯礼盒!
加入方法:下载知识星球APP后搜索“先进防务” 元富证券,可开发票。
发布于:北京市红腾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